年粑是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家家戶戶必備的年貨,寓意著團團圓圓、生活美滿幸福。年粑有很多種類,金黃的苞谷粑和小米粑、褐色的高粱粑、紅色的紅豆粑等,最常見的是純糯米打成的糍粑,白白圓圓,一垛一垛地碼著,像摞起的一個個圓圓的月亮。
打糍粑現(xiàn)場(獨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準備過年了,我們今天打糍粑,熱鬧一下家里,打糍粑過節(jié)是我們每年的風(fēng)俗。”獨山縣麻萬鎮(zhèn)三里村拉抹組村民韋榮才說,以前在獨山鄉(xiāng)村,幾乎每家房前屋后都放有一個粑槽。一到年底,就成了粑槽的主場,一槌一打間,軟糯香甜的糍粑熱騰騰出爐了。
跟著走進韋榮才家中,灶房里最為熱鬧,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響著,搖曳的火光忽閃忽閃,大家正把浸泡了一天的糯米倒入木蒸籠進行蒸煮。一會兒,蒸籠滋滋地冒起了熱氣,糯米的清香從蒸籠的縫隙絲絲縷縷地散發(fā)出來,很快彌漫整個屋子。
“糯米飯熟嘍!”隨著灶臺前喊聲響起,韋榮才立馬起身把蒸籠搬到自家粑槽前,再仔細把熱騰騰的糯米飯倒進抹了一遍菜籽油的粑槽里,大家先是用槌頭把槽里的糯米使勁揉爛,才開始打糍粑。
打糍粑是個力氣活,在獨山,當(dāng)家里人手不夠時,周邊的親戚朋友、鄰里鄉(xiāng)親都會主動前來幫忙,大家你一槌、我一槌,總能準確無誤地打在槽里的糯米上,嘴里還不時發(fā)出“嗨!嗨!”的吆喝聲,一直打到不見一粒碎米,能拉扯起長長的糯米細絲為止。
“吃了糍粑,又長一歲嘍。”槌頭方止,韋榮才就立馬揪起一團軟糯的糍粑,送進了早就等候在身邊的孩童口中。剛打出的糍粑還十分溫?zé)幔肟诩椿?,別有一番風(fēng)味,最受老人小孩的喜歡。
孩子們和大人一起動手捏糍粑(獨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糯米打好后,大家會在手心抹上煮好的蛋黃,防止粘手。隨后,再將糍粑從粑槽中取出,放在洗凈備好的布上,揪下一團,捏成圓形,間隔適度地擺放在布上,再用力壓上兩分鐘,一個個又圓又白的糍粑便驚艷亮相了。壓好后,再一個個地翻動,直到糍粑冷卻變硬,就可收好儲存,等到過年時拿出來煎或烤著吃。
如今,隨著生活便利程度越來越高,街上隨處都可以買到各類糍粑,選擇自己打糍粑的人也越來越少。但在獨山鄉(xiāng)村,春節(jié)前夕總還會有幾戶人家打糍粑,在這些淳樸的勞動人民心中,打糍粑不僅是新年的前奏,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也許更是大家對新年的一種期待與祝福。(柏玉迪)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魅力貴州 > 飲食文化 |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