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華(左三)在傳授唱誦《亞魯王》史詩。(受訪者供圖)
《亞魯王》簡介:
《亞魯王》是一部26000余行的大型英雄長篇史詩,主要流傳于安順市紫云自治縣,黔南州的羅甸縣、長順縣、惠水縣、平塘縣和黔西南州望謨縣。此外,在貴陽市花溪區(qū)、息烽縣,黔南州龍里縣等苗族地區(qū)也有少量流傳。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亞魯王》講述了苗族西部支系在首領亞魯王的帶領下創(chuàng)世與遷徙的歷史?!秮嗶斖酢芬钥诙鄠鞯男问絺鞒?,在送靈儀式上唱誦。在其傳習過程中有諸多規(guī)則和禁忌,如學唱只能在農歷正月和七月進行等,頗有神秘色彩?!秮嗶斖酢贩e淀了大量有關苗族歷史文化信息資料,具有文學、宗教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多方面價值。2011年,《亞魯王》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亞魯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興華:
史詩唱誦時光長河
“小時候,家里老人就要求一定要學唱亞魯史詩,他們認為學唱史詩就是學講話。”今年已80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興華回憶說,那時村里人都向往“東郎”這一神圣的職業(yè),過去沒有文字記錄,靠苗語口口相傳,一般在苗族送靈儀式上唱誦,唱誦《亞魯王》的歌師被稱為“東郎”。16歲開始,陳興華先后拜了三位師父學唱亞魯史詩,20歲便成為小有名氣的“東郎”。
《亞魯王》講述的是西部苗人創(chuàng)世與遷徙征戰(zhàn)的歷史,主角亞魯王是苗族同胞世代頌揚的民族英雄。作為中國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亞魯王》2009年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文化發(fā)現”之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60多年間,陳興華在當地各苗寨主持的葬禮儀式不計其數,他綜合了三位師父唱誦的《亞魯王》史詩內容,形成超長的篇幅。
如今,陳興華位于紫云自治縣猴場鎮(zhèn)打哈村打望組的家,是紫云自治縣26個《亞魯王》傳承基地之一,由他親自教授過的徒弟已有數百人。
這些年,陳興華把自己的唱誦錄音制成文本,發(fā)到徒弟手機上供他們學習,有問題隨時在電話里溝通。“時代不同了,教授方式也要與時俱進。”陳興華說。
據統(tǒng)計,截至目前,紫云自治縣普查到“東郎”1778人,全部建立了數字檔案。過去已經丟掉的一些儀式又得到恢復,通過開展“東郎大賽”等活動鼓舞傳承人的信心,原本瀕臨消失的《亞魯王》文化讓更多人熟知。(記者 姜雨熙)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