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的“魏武揮鞭”塑像。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左)“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中)“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石牌。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此處葬曹操》。
曹操高陵“七女復仇”畫像石及復原圖。
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曹操墓出土“黃豆二升”石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在中國民間,三國時期的曹操經各種話本、演出和說書人演繹之后,生性多疑、心胸狹隘、志窺漢鼎的謀逆稱王者形象可謂深入人心。甚至在他去世以后,也傳出因為擔心墓冢被盜,布下72疑冢之說。
曹操生前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東晉史學家孫盛曾在《魏氏春秋》中以“姿貌短小,神明英徹”如此評價過。十幾年前,河南安陽西高穴村發(fā)現(xiàn)一座面積達740平方米的東漢大墓,后被證實為曹操墓。經過多年研究,大量的考古材料揭開了曹操生前的各個側面——身高不足1.6米,至死沒有篡位,或存在頭痛的病癥……
作為曹操墓發(fā)掘的見證者,著名考古學家、曾長期擔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考古隊隊長的唐際根在今年6月推出了專著《此處葬曹操》,揭開了曹操墓驚心動魄的發(fā)掘過程,以及考古人如何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認定墓主人身份是曹操的幕后故事。在這位考古人看來,曹操的形象和民間流傳的可謂大相徑庭。他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曹操72疑冢的說法子虛烏有。此外從墓中隨葬品來看,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南征北戰(zhàn)的軍事家,是一位心系天下、重視農耕的政治家,是一位對酒當歌、登高而賦的文學家,還是一個勤勞簡樸、一生清白的人。”
發(fā)現(xiàn)
墓室寬大猶如“四室兩廳”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發(fā)布了“曹操墓在河南安陽被發(fā)現(xiàn)”的新聞,瞬間引起輿論關注。因為曹操墓在民間一直有72疑冢之說。
事實上,曹操墓早在25年前就已經初露線索。
1998年4月,河南安陽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北取土燒磚,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塊略呈方形的青石墓志。墓志的前幾行,介紹了墓主魯潛的生平,在介紹墓室方位時,卻突然提到此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魏武帝,也就是曹操。唐際根介紹,“按西晉前后的度量衡,一步為五尺,而一尺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24.12厘米。四十三步,即大概51.85米。二百五十步,大概等于301.5米。這方墓志無疑泄露了一個驚天秘密——曹操墓就在魯潛墓明堂東南300余米的范圍內。”
消息傳出以后,學者們曾赴西高穴大墓考察,認為該墓葬的級別很高,很可能就是曹操的高陵,但當?shù)匚奈锊块T卻并未啟動發(fā)掘程序。這是因為根據(jù)文物保護的十六字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管理部門掌握了一個標準:帝王陵墓原則上不得發(fā)掘。
“然而考古界的自律卻擋不住不法分子的貪婪。”唐際根說,這個信息在考古界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以后,盜墓賊很快就盯上這里。2005年后,墓葬頻繁被盜,墓室的兩個盜洞觸目驚心,公安從民間收繳了石璧、畫像石、石枕、刻字石牌等文物,經指證均來自于西高穴大墓。除了文物不斷被盜,被打出兩個盜洞的墓室如果灌入雨水,墓室結構也岌岌可危。為了保護墓葬的結構及文物,國家文物局于2008年11月,批準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發(fā)掘西高穴大墓的請求。自此,一場震動全國的考古發(fā)掘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西高穴村的這座東漢磚室墓呈“甲”字形結構,類似于現(xiàn)在的“四室兩廳”,墓室和墓道面積約740平方米。經發(fā)掘清理,墓室共出土編號文物1000余件,除了石牌、畫像石等,還有陶器、鐵器、漆器等。
通過墓葬形制、埋藏時間、人骨、陪葬品等線索,并通過文獻與考古對證,考古人員得出結論:這座西高穴大墓的墓主就是曹操。
辨別
墓葬留下諸多“死亡密碼”
然而,曹操墓被發(fā)現(xiàn)的消息發(fā)布后次日,質疑聲便如潮水般襲來。有人認為,這座墓或許只是曹操72疑冢之一;有人認為這可能是考古隊為配合當?shù)匕l(fā)展GDP制造的假墓。一時間曹操墓是真是假,“挺曹派”和“反曹派”爭論不休。“反曹派”還拿出了證據(jù)——曹操墓出土石牌上居然有簡體字,1000多年前簡體字從何而來?此外,石牌上還有“黃豆”字樣,而文獻最早記載的黃豆晚至唐代才出現(xiàn),難道“唐代的黃豆蹦進了曹操墓”?
面對諸多質疑,考古界保持了耐心和克制,甚至在中央電視臺的策劃下與“反曹派”公開探討,以圖揭開真相。2010年1月28日,國家文物局曾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fā)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guī)程。”備受爭議的曹操墓認定問題,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正面認可。
在曹操墓發(fā)掘時,唐際根常常進入墓室,見證了曹操高陵發(fā)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觀摩了墓內種種重要遺跡現(xiàn)象。受曹操高陵發(fā)掘領隊潘偉斌之邀,他還得以反復端詳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曹操的頭骨以及“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胡粉二斤”石牌等。在他看來,曹操墓留下了大量的“死亡密碼”證明墓主就是曹操。
“這座墓首先規(guī)格高,屬于帝王一級,并且出土文物顯示出明顯的東漢末年特征。此外,墓中出土的諸多刻字石牌,字體是典型的漢末隸書形式,與東漢末年熹平石經的字體非常接近。所以,墓室的年代可以判定為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的高規(guī)格墓葬,就一定是曹操墓嗎?
唐際根說,曹操在《遺令》中明確提到他的葬地與西門豹祠的相對位置。西門豹祠的實際位置,經過考古調查,已確認就在西高穴大墓以東10里(約5公里),準確印證了文獻的記載。此外,西高穴大墓地面發(fā)現(xiàn)陵園,文獻顯示曹操下葬時地面建有陵園;《遺令》顯示曹操要求薄葬,西高穴二號大墓未發(fā)現(xiàn)封土,出土的文物也多屬“常所用”之物,印證薄葬。
在考古人員眼中,曹操墓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是證明墓主身份的鐵證。“比如墓中文字用‘魏武王’,魯潛墓志卻稱‘魏武帝’,那是因為生前曹操并未稱帝,但是在曹丕稱帝后追他為魏武帝;墓中出土慰項石,文獻記載曹操有頭痛病;墓內出了刻有‘百辟刀’的石牌,文獻記載曹操生前曾打制‘百辟刀’;墓出土了鐵鎧甲等兵器,現(xiàn)實中曹操戎馬一生……”至于簡體字,唐際根認為并非新中國的原創(chuàng);墓中石牌出現(xiàn)“黃豆”二字,只能說明考古把黃豆引進中國的時間提前了上千年。
證實
真實曹操“姿貌短小,神明英徹”
曹操墓的發(fā)掘,為認識真實的曹操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根據(jù)墓中人骨信息,考古人員推測他的身高可能不到1.6米。
唐際根介紹,曹操墓發(fā)掘時,還殘存了一些骨頭。根據(jù)股骨長度推算,曹操身高可能只有1.56米。通常情況下,人體長骨的長度,與人的整體身高直接相關,其中根據(jù)股骨推算身高誤差最小。即使考慮到各種因素,曹操身高不足1.6米,幾乎板上釘釘。
雖然身姿短小,卻絲毫沒有影響曹操的奮發(fā)進取和功勛卓著。唐際根說,刻有“魏武王”三字的石牌,記錄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輝煌;“挌虎大戟”“挌虎大刀”“挌虎短矛”列具的威儀與氣勢,透露出他相伴終生的追求與理想;而鎧甲與刀劍相隨,顯示他一路走來,人生不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晚年對自己的要求,其實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度龂尽纷髡哧悏墼u價他‘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東晉史學家孫盛評價他‘姿貌短小,神明英徹’,準確而精練。”
在唐際根看來,超世之杰的曹操看淡生死,“他在生前便給自己安排了壽陵,交代‘不封不樹’‘無藏金玉珍寶’。墓葬雖然使用了大量石材,卻是拆毀他人石祠取材二次利用。隨葬品主要還是自己生前所用之物。墓室不涂壁畫,隨葬明器都是陶器,簡易而普通。他是一位嚴于律己、厲行節(jié)儉的人。生前戒奢尚儉、不好華麗的習慣,得到了考古的證實。”
最重要的是,曹操墓的發(fā)現(xiàn),澄清了對曹操“篡位”的指責。“曹操至死沒篡位。墓室出土石牌所刻的‘魏武王’字樣,說明曹操直到辭世入土,都只是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或武皇帝,一如文獻所載,他僅僅是魏王。”唐際根表示。
如今1800多年過去,曹操墓發(fā)現(xiàn)之處已經建起了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今天的人們可以在博物館穿越歷史,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曹操,以及他的氣魄、志向與夢想。
-
無相關信息
熱點新聞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