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的民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
他們沒有文字,沒有史書,便用針作筆,用彩線為墨,把民族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繡在衣裙上,把幾千年的歷史用刺繡記錄下來。他們,被學(xué)者稱為“把歷史穿在身上的民族”。而苗繡,便成了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貴州省黔東南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chuàng)造了不同樣式、風(fēng)格的服飾。苗繡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也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她們的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平日著便裝,在節(jié)日或重大活動時著盛裝,無論服裝還是頭飾,工藝復(fù)雜,做工精細。
生活在清水江畔的臺江縣施洞鎮(zhèn)、施秉縣馬號鎮(zhèn)一帶的苗族同胞,他們的刺繡以破線繡獨具特色。破線繡,就是將一根絲線破成6-8根來進行刺繡,更精細的可以破成16根,其難度可想而知。破線繡針腳細密,勻稱、光滑,鎖邊整齊圓潤,圖案主題突出,紋樣內(nèi)涵豐富,構(gòu)圖飽滿。其刺繡的題材廣泛,主要以動物和人物為中心,輔以藤蔓、花草、果實等紋樣為點綴。這種繡法往往用于繡嫁衣、慶典盛裝,完成一套精美破線繡嫁衣,大概要4-5年時間。
苗族刺繡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運用、圖案的搭配,達到視覺上的多維空間。史書上有過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施秉縣雙井、馬號苗族盛裝的繡片用深紅、桔紅、天藍色等刺繡而成。紅色大量用于主題花紋上,形成大片色塊,再以其它色補邊,再由黑色底布襯托。使整個畫面十分鮮明和諧,立體感、層次感極強。
刺繡,是苗族婦女的特長。在過去,苗族的小女孩從四五歲就開始學(xué)習(xí)繡花,刺繡手藝是由祖母傳給母親,母親傳給女兒,世世代代的傳承,從五歲到七十五歲,刺繡伴隨著每個苗族婦女的一生。
苗族刺繡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刺繡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因此,很多苗繡作品都具有技術(shù)高超、造型奇特、想象豐富、色調(diào)強烈、風(fēng)格古樸的特點。各種美麗古樸的紋樣,賦予了苗繡與眾不同的的靈氣。苗繡的細膩,就體現(xiàn)于它繁復(fù)的工藝中。
只要親眼見過苗繡,就會難以忘懷它的美麗。針與彩線的相遇成就了苗繡的輝煌,針與布帛的交鋒深深鐫刻了一個民族的歷史。
原標題:《【非遺貴州】藏在錦繡中的舊時光》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非遺文化 > 非遺名錄 |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