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對接各部門,下直面群眾,工作繁復瑣碎,強度大、壓力大。因此,基層工作既要出成效,也需減負。
近年來,大數(shù)據(jù)時代為工作提供了便利,黨員干部參與社區(qū)共建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比如,“文山會海”“微信通知”“資料臺賬”“系統(tǒng)app”“轉發(fā)朋友圈”等花費大多數(shù)時間和精力,一份數(shù)據(jù)需多處填報更加大工作量;每個人肩負各種包保責任,下班時間或服務社區(qū),或下沉幫扶村、網格,或走訪企業(yè)商鋪,開展夜巡、安全檢查、衛(wèi)生整治、文明勸導、食品安全督查等工作;各種工作組爭相成立,一些業(yè)務部門人員被抽空,業(yè)務工作無法開展,即使工作安排存在不合理之處,甚少人作出建議,很難得到改善。
基層工作經驗對干部成長十分重要。一方面,基層工作有利于錘煉個人品質?;鶎庸ぷ麇e綜復雜,面對的事務千奇百態(tài),這要求基層工作人員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迎難而上,不好高騖遠也不畏首畏尾,真正做到真心實意為民所想,為人民辦實事。另一方面,是現(xiàn)階段培養(yǎng)、考察干部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在基層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意志,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進取,提升知行合一的實踐能力。
然而,“5+2”“白加黑”的工作強度,正常休息、陪伴父母教育子女的時間都無法保障,更別說提升幸福感,歸屬感,久而久之,難免降低工作積極性。可見,減負是必要的。
想要處理好見成效和減負之間的矛盾,需要從以下幾個關鍵入手。
第一,善用“兩個因素”手段,做好人才激勵。孫中山曾說:“治國經邦,人才為急。”;領導干部需保障“保健因素”和用好“激勵因素”,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的滿意度,提升工作積極性,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第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是關鍵。一方面,“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質”,村級(社區(qū))組織承擔的工作事務權責明晰、設立的工作機制精簡高效、制定的措施依規(guī)便民,同時,搭建基層治理隊伍能力提升平臺,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基層工作抽調人員需“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為基層工作借調人員時莫過度,需“重質輕量”。例如縣直各職能部門,擔負著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發(fā)展等任務,衛(wèi)生整治、食品包保、安全夜巡等工作應從制度上保障,源頭上治理,而非單純按編制數(shù)分包給各單位。結合各單位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實行科學減負,真正做到把基層工作者過重的工作負擔、過長的工作時間減下來,刪除不合理的部分,回歸本職工作,各司其職,共同發(fā)力推動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
第三,繼續(xù)鞏固基層減負工作成果。要繼承好運用好“基層減負年”的好經驗好做法,列出減負清單、構建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工作機制,不斷提振基層干部披堅執(zhí)銳、勇毅前行的精氣神。同時,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
基層黨員干部應做到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基層黨員干部,認真執(zhí)行黨的政策過程中,要認真學習領會政策內容和精神實質又要結合實際,采用科學方式方法。既做好政策的落實、落地,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又能有效減負,做好各項工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wěn)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楊凱君)
責編:王琪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