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翹街
周大謨(生卒年不詳),字荊川,明代黎平府城人。嘉靖年間出生在五開衛(wèi)一個屯軍后裔家庭,隆慶四年(1570年)鄉(xiāng)試中第六名舉人,先后出任北京國子監(jiān)學錄、兵部司務和戶部陜西清吏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后升任云南布政使右、左參議。為人正直,為官清廉,以清介聞名遐邇。辭世后明王朝誥欶封他朝議大夫。是黎平第一位布政使,被樹為鄉(xiāng)賢作后人之楷模。
周大謨從小機靈聰慧,善于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讀私塾時能通背四書五經(jīng),過目不忘,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啟蒙。上府學時刻苦用功勤學,時常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學績名列前茅,是府城才學淵博、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成年后參加科舉,以優(yōu)異成績出類拔萃中舉,直接進京到朝廷入仕。
周大謨中舉后,被朝廷選任北京國子監(jiān)學錄。北京國子監(jiān)為京師國子監(jiān),是明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學錄為文官官職,掌管執(zhí)行學規(guī),糾舉處罰犯規(guī)學生,起到監(jiān)督學生的作用,秩從九品。周大謨這位由西南邊陲大山里走進京都的學士,深知仕途不易,守職敬業(yè)。在任時,嚴規(guī)管教,賞罰分明,督導監(jiān)生按正義、崇志、廣業(yè)、修道、誠心、率性“六堂”嚴修課業(yè),教導監(jiān)生勤學報國,禮儀興邦,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對家境貧寒的孺子學士他還給予周濟,資助修完學業(yè)。他到地方巡學對當?shù)匚氖亢茏鹬?,教學相長,倡修文廟,極力推崇禮儀教化,立德樹才育人。
不久周大謨調任兵部司務,負責掌收發(fā)文件、呈遞折件、保管監(jiān)督使用印信等事務。雖位卑而職顯,周大謨嚴謹處辦,一絲不茍,對兵部下發(fā)和各地呈報的文書及時辦理,嚴守軍機,嚴明軍令,做好上傳下達,當好溝通兵部長官與下屬四司的紐帶,在兵部日常運作與事務處理中發(fā)揮著重要角色作用,得到兵部尚書贊賞有加。
由于周大謨才干出眾,隨后逐級提升戶部陜西清吏司主事、員外郎、郎中。當時朝廷戶部設十三個清吏司,他所在的司掌理陜西布政使司民政事務、錢糧收支,并管茶課及京中各項動支款事,兼領所分兩京、直隸貢賦及諸司、衛(wèi)所祿俸,邊鎮(zhèn)糧餉,及各倉場、鹽課、鈔關。司事繁雜,既主管所屬布政司及府、州、縣地理、人物、圖志,古今沿革,山川險易,土地肥瘠、寬狹,戶口、物產多寡登耗之數(shù);會計夏稅、秋糧存留起運及賞賚、祿秩的經(jīng)費;市舶、魚、鹽、茶、鈔稅課及贓罰的收折;以及漕運、軍儲,出納科糧。又兼領宗室、勛戚、文武官吏的廩祿。但周大謨協(xié)助戶部尚書大人有條不紊地管理經(jīng)辦,人口地籍普查登清,糧餉稅課應收盡收,倉儲漕運充足暢通,俸祿賞罰支收分明,權責事重,錢財量大,而他秉公執(zhí)辦,事親而為,精打細算,纖塵不染,為朝廷及陜西布政司的運轉做好保障,為“萬歷中興”發(fā)揮了作用。
萬歷年進入中期,明王朝內憂外患交織,年年鬧災荒,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邊界地區(qū)又連年遭受外敵不斷騷擾,戰(zhàn)事頻發(fā),特別是日本倭寇對明朝虎視眈眈,侵略中國之心由來已久,日本大臣豐臣秀吉萌發(fā)了“平定中國”的侵略思想,聲稱要親自“率軍進入朝鮮,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為皇國之版圖”,并把戰(zhàn)火點到中國的鄰國朝鮮,無力抗倭的朝鮮向明王朝苦苦求援。為援朝抗倭,保衛(wèi)大明江山,萬歷皇帝朱翊鈞決定擬派出援軍萬人入朝作戰(zhàn),并先籌備糧草備戰(zhàn),于是命戶部郎中周大謨?yōu)槌J差前往徐州督糧十萬石。在這多災多難的關頭,周大謨奉旨風塵仆仆來到徐州,當時徐州為南直隸州,下轄四縣,他召見了當?shù)刂菁爸h傳達圣旨,知州及知縣向他反映徐州近兩年鬧旱澇之災,朝廷不但不減糧稅,而且還要急籌十萬石軍糧,恐怕一時難以完成。周大謨說徐州雖連年來災害頻發(fā),但是江南魚米之地,現(xiàn)朝廷急需軍糧援朝抗倭,是國防所需,是鞏固大明江山社稷所需,要動員百姓為國分憂解難,捐糧保家衛(wèi)國。當?shù)毓賳T及百姓在他的動員下,踴躍解囊捐糧,僅用25天時間就完成了籌糧任務。周大謨押解著這批軍糧,長途跋涉,歷盡艱辛,精心護送,絲毫無損地把糧食運送到軍中,解決了援朝大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后勤保障問題,鼓舞了明軍援朝抗倭的斗志,后來取得了“萬歷三大征戰(zhàn)”之一的援朝抗倭的勝利?;氐匠⒑螅炎约憾郊Z所見所聞及民間援朝抗倭的呼聲上疏朝廷,為朝廷了解民間疾苦和采取軍事行動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加之出色完成督糧任務,受到皇帝的嘉獎。消息傳到他的家鄉(xiāng)黎平,父老鄉(xiāng)親莫不為之歡欣鼓舞,在府城為他修建“司徒大夫坊”作慶賀和紀念。
因督糧有功,萬歷十七年(1589年)十月,周大謨被朝廷擢升任云南布政使右參議。云南為西南門戶,邊疆要地,當時他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務,作為封疆要員,他忠于朝廷,體察民情,為政清廉,辦事公道,深受百姓擁戴。他到任的次年,昆明發(fā)生特大水災,他親率民眾合力開展抗災自救,轉移安撫災民,開倉放糧濟困,幫助民眾渡過難關,大得民心,當?shù)匕傩諡樗浟艘话?ldquo;萬民傘”,感恩他為百姓遮風擋雨。在任上,他注重農田水利建設,關心農桑墾種和灌溉旱澇;他重視發(fā)展手工業(yè)和開發(fā)礦業(yè),搞活邊貿經(jīng)濟;他重視內外交流,保暢滇境驛道和水運航道;他注重搞好民族團結,尊重當?shù)孛褡辶曀缀屯了就凉俚男叛?他注重邊境防守,除亂治患和保境安民。后轉任云南布政使右參議,勵精圖治,廣施惠政。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春,朝廷調集四川、貴州、湖廣、云南等七省文武官兵20萬兵分八路征討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周大謨隨軍從三省交界的鎮(zhèn)雄、永寧進軍參戰(zhàn),合力圍攻,闖關奪寨,剿撫叛逆,又為“萬歷三大征戰(zhàn)”之一的平定播州立下汗馬功勞。戰(zhàn)后,朝廷欽差、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的播州戰(zhàn)役總指揮李化龍在上奏朝廷的《敘功疏》中這樣評價他:“豐儀秀雅,操守清嚴。部署得士卒之心,防御有將帥之略。”
周大謨晚年告老還鄉(xiāng)回到黎平,關心桑梓文教,熱心公益事業(yè),端家教家風,是集官賢、鄉(xiāng)賢、家賢于一身的黎平先賢,為后人樹人生清正之風范、立前賢可貴之品質。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