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福利免费视频99|国产碰碰人人a久久香蕉|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观看|日韩电影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色欲av无码久久蜜臀久久一区

民間文化 您的位置:首頁 > 魅力貴州 > 民間文化  
老畢節(jié)故事 | 過年了!說點童謠″暖新春″
貴州文化網(wǎng) 發(fā)表于:2022-12-17 18:10:59 來源:云上畢節(jié) 作者: 點擊: 評論:0

 又到一年新春佳節(jié)來臨,年的味道濃了,春的氣息香了,梅在枝頭怒放,人也在家里家外忙碌起來??梢哉f,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個載體,合家歡樂,親人團聚,成為這個時間點節(jié)的主旋律,不過,不管時代如何進步、變化和發(fā)展,總是大人們盼放假,小孩們盼過年。

今天的話題,就讓我為大家拉拉家常,說一說自己記憶中的童謠童趣,為狗年的新春佳節(jié)暖暖氣場,期望能勾起大家對生活更多美好的回憶,打撈起你無憂的童心與童趣,一起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精髓。

兒時,外婆一個耗子嫁女兒的故事,就給我留下了太多童年美好的記憶。外婆外公家在遙遠的黔東南黃平縣重安江畔,每年春節(jié)盼望去外婆家,總是童年最渴盼的一個向往。

年三十夜守歲,外婆讓我們不要打瞌睡,說一但睡過去,就會錯過一年一度耗子嫁女兒的好戲,只要聽到敲敲打打的鑼鼓聲和嗩吶聲響起,耗子就會順著房梁,披紅戴花,興高釆烈的開始嫁女兒,可是,我們都會睡過去,第二天揉著惺忪的睡眼醒來,枕頭邊都有糖果與餅干,外婆就說,這是耗子嫁女兒發(fā)的喜糖,搞得我們挺后悔的,總埋怨自己睡著了,錯過了一場好戲,只有等來年除夕夜了。

于是,渴望去外婆家過年,總被童年的這個故事魂牽夢繞著,總想揭開耗子嫁女兒的神秘面紗。過年了,自然就會想起許多童年的故事與童謠。那時還沒有電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圍爐擺龍門陣守歲,數(shù)著壓歲錢,說一些開心的話題,總是那么的其樂融融,笑聲回蕩在不寬的老木房里,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

快過年了,我們同齡小伙伴在房前屋后的院壩里,竄前竄后,蹦蹦跳跳的,那快樂的心情難以言表,嘴里便念道起:"敲你家的門,打你家的狗,跟你家要碗老甜酒,你不拿,我不走,屙砣屎在你家的大門口。"一陣笑聲過后,大家又你追我打的瘋跑開去。

這樣的畢節(jié)童謠,隨手拋來便是,如:"打粑粑,下茶茶,茶茶香,請娘娘。茶茶臭,請娘舅,娘舅倒在門背后!″、″折耳根,遍地生,我是娘舅的親外甥,娘舅喊我吃晚飯,舅娘一邊鼓眼晴。″就是挖苦娘舅的。

"游郎郎,接婆娘;螞蟻子,抬轎子;撲燈蛾,送親婆;干蛤蟆,吹嗩吶;大螳螂,鬧新房;一家老少喜洋洋!"就是喻意合家快樂的。

"跛子跛過街,吃個豬奶奶;跛子跛過河,吃個豬腦殼。″則是調(diào)侃幽默的。

″舂碓累,舂碓忙,舂個粑粑看老娘。腳又小,路又長,走到半路哭一場,餓著肚子往前走,摸個粑粑嘗一嘗。走一步,咬一口,去到娘家打空手。"則是形容小腳媳婦的。

″金秀才,銀秀才,媽媽罵我不成才,我咬媽媽手一口,媽媽哭出眼淚來。"則是教育子女要讀書成才的。

“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架不記仇。早晨共盆洗臉?biāo)?,晚上共個花枕頭。″則是勸夫妻恩愛的。

"噹噹噹,賣麻糖,折了本,賣婆娘,婆娘不肯,遍地打滾。″則是挖苦那些沒有擔(dān)當(dāng)?shù)哪腥恕?/span>

最后,分享一則,我母親從黔東南帶到畢節(jié)的童謠,很有故事情節(jié),只求大家閱后,博得過年中的開心一笑:“小板凳,腳彎彎,好吃酒,好打牌,三天三夜不回來,撿到一個雞把(bà)腿,吃得油嘴嘴,下河去洗嘴,螃蟹夾到嘴,回家告老婆,老婆打他鉆床腳,床底有趴尿,嚇得他胡子兩頭翹!"

不過,在畢節(jié)卻變成了這個版本,內(nèi)容已是另一個意思了,叫做"小板凳,腳歪歪,打開后門桃花開,大姐有錢買花戴,二姐沒錢等媽來。媽上街,買粉粉,爹上街,買花花,收拾大姐嫁人家,人家姐夫堂上坐,留下二姐陪媽坐。″表達了一種世俗,有錢大姐嫁情郎,沒錢二姐守空房的凄清之感。

末了,用一句兒時熏臘肉的戲言,結(jié)束這篇故事,記得小時候嘴很饞,家里臘肉時,總喜歡揍在一旁,煙火燎的熬著,只等烤熟,撕一塊解饞,于是,兄弟間便嬉戲道:“煙子,那邊,那邊有臘肉,這也有狗屎。″

畢節(jié)的童謠太多,許多我都沒記下來,包括那些精典的民間諺語、民間歌謠、民間歇后語、民間傳說等太多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都值得認真的去挖掘、整理和收集。

小時候,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書香門弟的家庭里,使這些凝聚著老百姓智慧的民間文化,很接地氣地滋養(yǎng)著自己的童心,致使自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至今仍深入骨髓。

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才是支撐我們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動力和源泉。(圖/網(wǎng)絡(luò))

編輯 / 李 茜

編審 / 秦 恒

貴州文化網(wǎng)聲明:此消息系轉(zhuǎn)載自新聞權(quán)威媒體,貴州文化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進行學(xué)術(shù)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業(yè)用途且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侵犯貴處版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絡(luò),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本站出處寫“貴州文化網(wǎng)”的所有內(nèi)容(文字、圖片、視頻等)均受版權(quán)保護,轉(zhuǎn)載請標(biāo)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魅力貴州 > 民間文化
> 相關(guān)文章
    無相關(guān)信息
> 網(wǎng)友評論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服務(wù)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版權(quán)聲明 |人員查驗 | 留言反饋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貴州文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主辦:貴州文化網(wǎng)融媒體中心 技術(shù)支持:貴州中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投稿郵箱:207656212@qq.com 商務(wù)合作QQ:40179119 電話:0851-83809958 手機15086320111(微信同號)

黔ICP備12003314號-2 備案標(biāo)識貴公網(wǎng)安備52050202001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