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11月1日,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苗學會副會長龍再學、吳應昌、龍光耀,江口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成員、宗教執(zhí)法大隊長羅應權等一行19人,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考察學習。參觀隆林民族博物館、隆林民族服飾街、隆林昌隆服裝有限公司、大樹腳苗族村落、隆林三中,并與隆林各族自治縣苗學會座談。
隆林各族自治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桂、黔、滇三省區(qū)交界處,有16個鄉(xiāng)鎮(zhèn),180個行政村、社區(qū),面積3518平方千米,有苗、彝、仡佬、壯、漢5個民族,總?cè)丝?3.9萬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80.73%,其中,苗族人口較多,占10萬余人,主要集中在德峨鎮(zhèn),有偏苗、紅頭苗、清水苗、白苗、花苗、素苗等6個支系。
隆林歷史悠久,民族團結,民風淳樸,生態(tài)宜居,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如苗族正月初九“跳坡節(jié)”、彝族六月二十四“火把節(jié)”、仡佬族八月初二“嘗新節(jié)”、壯族三月三“對歌節(jié)”、高山漢族的“刨湯節(jié)”等。
路途遙遠,歷經(jīng)近9個小時車程,江口縣苗學會抵達隆林時,已是薄暮時分,隆林苗學會會長楊金玉、名譽會長敖德金、副會長楊麗莎、監(jiān)事長李戰(zhàn)香等熱情迎接。席間,隆林苗學會專家學者吹起悠揚的蘆笙,彈起長桿月琴,唱起舒緩動人的《苗族迎賓曲》,優(yōu)美的旋律在南盤江畔飄揚,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消除長途跋涉帶來的疲憊。
10月31日上午,隆林苗學會帶領江口縣苗學會一行參觀。
在隆林昌隆服裝有限公司,30多個工人坐在縫紉機前,為學校趕制校服,該廠制作的各民族服裝,式樣多、品種全,廠房雖深藏壯鄉(xiāng)深處,產(chǎn)品卻遠銷全國各地,該廠還承載著隆林縣98%的校服設計生產(chǎn),是一個能生成真金白銀的本地產(chǎn)業(yè)。
在隆林民族博物館,江口縣苗學會考察團通過一件件有著厚重歷史的實物和一楨楨珍貴的照片,了解到隆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脈絡,看到隆林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民族風情,不一樣的民族節(jié)日。
在隆林民族服飾街,江口縣苗學會考察人員邊觀賞小作坊加工生產(chǎn)民族服飾,邊購買自己喜愛的苗族衣物。在這里,民族文化成功轉(zhuǎn)化成良好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
在大樹腳苗寨,一條條水泥路鋪到一家一戶,一株10余人方能合手圍過來的高大葛榕下,幾個婦女圍著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婦人交談。這棵樹有400余年樹齡,村子因此樹得名。老婦人祖籍不住這里,是1953年政府幫著搬遷而來,其子孫繁多,如同這棵高齡葛榕樹那般枝繁葉茂,加上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政策的實施,苗家人過上了比過去強百倍的幸福日子。
在隆林三中,100余名苗族學生大方自然地吹起蘆笙,在鼓點的指揮下,演奏該校楊金玉老師自己編寫的《苗族迎賓曲》等曲子,讓來訪的客人再次領略到了動聽的樂曲,感受一把苗家兒女的熱情好客。
在萬民國際酒店會議室,江口縣苗學會、隆林各族自治縣苗學會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召開座談會。會上,隆林縣苗學會會長楊金玉會長和江口縣苗學會秘書長石啟昌分別介紹了雙方與會人員。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苗學會副會長、原隆林各族自治縣苗學會會長敖德金簡要介紹了隆林縣情,著重介紹了隆林縣苗族宗源、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隆林苗族來自貴州,遷徙來此已經(jīng)有1000余年歷史了,遷徙而來的苗族同胞90%居住在高山之巔,苗民自謔“早頂朝陽,暮踩夕陽”,民族語言和服飾都有序傳承。過去,玉米是苗民的主食,脫貧攻堅政策落實,苗寨水、電、路都通了,廁、廚整改了,人居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吃上了白米,玉米成了牲口的糧食。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場面。為了保護和傳承苗族文化,隆林境內(nèi),但凡婚喪嫁娶和重大節(jié)日,都要吹奏蘆笙。隆林三中每年都要招收一個蘆笙班,學生哪怕文化成績差點,只要喜好蘆笙,都可進入這個班就讀,三年之后,蘆笙班90%的學生都考起了隆林一中和隆林民族中學。這些學生在校園是學生,回到鄉(xiāng)村就是蘆笙教師,是民族文化的火種,有效地傳承了民族文化。
石啟昌介紹了江口縣情和苗學會基本工作,江口面積1869平方千米,河流眾多,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得益于世界自然遺產(chǎn)梵凈山,江口旅游業(yè)發(fā)達。江口縣苗學會成立于2016年夏,有3個會員單位,即江口縣彩霞飛揚合唱團、江口縣儺文化藝術協(xié)會、云盤苗家鑼鼓隊,開展的工作主要有民族村寨文化挖掘,下鄉(xiāng)、進校進行文化展演,與外地苗學會開展交流,還要完成縣委、縣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目前,民族文化傳承得較好的是金錢桿、舞獅,這兩項活動已經(jīng)進入校園,春節(jié)期間,村民自發(fā)組織舞龍燈、玩茶燈,這些形式都較好地弘揚了民族文化。
江口縣苗學會副秘書長周遠鶴在座談會上,對貴州江口和廣西隆林的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作了比較。隆林苗族文化厚重,語言、服飾、習俗都得到良好的傳揚,尤其是服飾,各民族穿各民族的服裝,講各民族語言,有多才多藝的民族音樂教師創(chuàng)作民族音樂,將民族技藝傳授給校園里的學生。江口苗族與各民族融合明顯,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毀壞在歷史長河中,保護處理非常困難,民族文化符號少了,雖然是旅游縣,但沒有系統(tǒng)推出有民族特色的菜系,民族文化傳承人相繼離世,而后續(xù)人才沒有跟上來,民族文化挖掘難度相當大,加上經(jīng)費有限,也制約了民族文化活動的開展。
路途雖遠,但隔不斷苗族同胞的情誼。會上,石啟昌代表江口縣苗學會盛情邀請隆林各族自治縣苗學會的同志參加江口縣雙江街道梭家社區(qū)龍黔石中華龍文化館開館儀式。
(周靜)
統(tǒng)籌:劉禹涵
責編:王琪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