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網(wǎng)訊(賈華)6月17日上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遵義市文化旅游局、遵義市教育體育局主辦,仁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貴州省2022年重走長征路遵義站(仁懷市)活動,在仁懷市五馬鎮(zhèn)大竹壩舉行。
當天,主辦、承辦單位在大竹壩文化廣場開展了紅色文化教育,許多干部職工群眾參與了體驗重走長征路活動。
據(jù)從小生長在大竹壩的當?shù)赝诵萁處熌赶鹊浣榻B,他多年前就從事地方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研究,曾到省內外多處相關紅色文化基地和資料館查閱了大量史實,是當?shù)剌^早研究地方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學者。
母先典查閱的大量文獻有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遵義會議前后紅軍軍事電文選編》;《遵義會議前后國民黨軍事電文選編》;江西贛州黨史辦提供的《陸軍第96師3月15日于仁懷縣魯班場之役戰(zhàn)斗詳報(1935年3月)》;中宣部、中央黨史辦、貴州省黨史辦《首屆長征文化論壇論文集》中的《略論中央紅軍魯班場戰(zhàn)斗的歷史地位與作用》(作者劉一民)等。
母先典說,大竹壩現(xiàn)存的這個大院子,原是一個四合院,是當?shù)啬甘舷茸婺钢毓庀壬L的地方,也是紅軍長征時在打響魯班場戰(zhàn)斗之前,紅五軍團將士的駐扎地。
紅五軍團為什么要占領進駐大竹壩、分水嶺?據(jù)母先典研究,分水嶺是指現(xiàn)在的云安、五馬與魯班、龍堡分界的大墚子,延綿十數(shù)里,是魯班場到長干山的捷徑道路,需要翻越分水嶺。因嶺北道路途徑地勢陡峭的懸崖間,嶺南地勢平緩,且?guī)X南、嶺北兩面山溝都有水涌出而得名。
據(jù)母先典研究,紅五軍團占領大竹壩、分水嶺的背景是,芶壩會議后,紅軍向仁懷進發(fā),紅五軍團進駐永安寺。3月12日,敵“剿總”二縱司令周渾元的四個師開駐魯班場至吳馬口一帶阻擊紅軍,其十三師一部“向三元洞收縮前進”。
1935年3月12日17時,朱德在《我野戰(zhàn)軍決轉戰(zhàn)于仁懷東南及西南地區(qū)消滅王敵等布署》電令中言:“12日黃昏至13日10時前……紅五軍團應經(jīng)井壩開到吳馬口道上的楊村壩子附近”。
3月13日下午一點,軍委破譯敵臺電報,獲悉吳奇?zhèn)タv隊歐震的九十師、梁華盛的九十二師14日將到長干山。軍委當即放棄14日進攻三元洞,作出“伏擊長干山之敵”的決定,電令一、三、九軍團前往長干山周邊埋伏,令“第五軍團(14日)拂曉前應以主力占領并堅決扼守分水嶺有利山地。
另以一個團于午前搶占壇廠,扼守主要陣地,警戒仁懷并向魯班場活動,以掩護第一軍團轉移作戰(zhàn)。”以防阻周敵增援長干山,這就是紅五軍團占領分水嶺、大竹壩一帶的原因。
“紅五軍團駐扎大竹壩是根據(jù)提前偵查選定的,分析分水嶺一帶人家的分布、經(jīng)濟等狀況,具備這些駐軍條件的唯大竹壩。”母先典說,紅五軍團駐扎大竹壩具有多個優(yōu)勢:一是大竹壩是一個古村落,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分水嶺山麓一帶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地勢相對平坦,道路寬闊、取水作飯極為方便,且集中居住著分水嶺一帶的紳良大戶,糧食充足,加工方便,完全具備駐軍的給養(yǎng)條件。
二是當時大竹壩人家多,住戶多為高大的木質瓦房,庭院寬敞,這些條件在分水嶺一帶別無二處。村落的參天古樹林與周邊茂密的杉柏松竹等連成一遍,從軍事角度看,是一天然俺體。
三是赤水縣縣長母重光的老家就在大竹壩,五軍團首長選住在大竹壩母重光寬敞的莊院亦是情理之中。
相關史料證實,3月13日深夜,紅五軍團主力進軍大竹壩、分水嶺一帶,于3月14日拂曉,占領了分水嶺各主要路口。
3月14日8時30分,林彪、聶榮臻給朱德的電報云:“分水嶺無敵,五軍團于本晨占領分水嶺......”
據(jù)大竹壩一帶老人介紹,紅軍長征駐扎大竹壩時,有電話線從大竹壩順小路拉到分水嶺山上,各家院壩都住滿了紅軍,槍枝統(tǒng)一蓬在一起。
母先典說,紅五軍團占領進駐大竹壩、分水嶺的歷史意義在于:紅五軍團在分水嶺擊潰民團謝占元,拉開了魯班場戰(zhàn)斗序幕;紅五軍團在分水嶺偵察魯班場地形敵情直告軍委,為軍委決策提供依據(jù);紅五軍團在大竹壩提議“進攻魯班場敵之動作建議”,為軍委采納,留下了紅軍“魯班場戰(zhàn)斗”的英雄事跡。
如今,大竹壩已經(jīng)成為魯班場紅軍體驗小道的主要線路,系1935年3月15日中央紅軍攻打魯班場的進攻路線之一,該路線穿越摩天嶺,山路有陡有緩,全長7.3公里。
當?shù)氐哪钢毓饫险?,已?jīng)布置成為長征文化展廳,常年接待各地游客前來了解這段特殊的長征歷史。(完)
統(tǒng)籌:劉禹涵
責編:張珺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