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金山,位于婁山關(guān)隘的東側(cè),很多人知道這座山,卻不知道這兒埋藏著二十多位紅軍烈士,不知道這兒有一位舍身忘死的英烈,不知道這而有一位為守候他長達八十多年的百姓。他們只能樸素口口相傳,默默祭奠。
八十年后的今天,一位白衣天使,她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愛上了紅軍故事的收集,才將這位英雄的故事載入史冊,傳之久遠,讓人嘖嘖贊嘆,感嘆唏噓,這真是一個跨世紀的傳奇。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今天,這是一部生動的活教材,這是對這題教育的生動詮釋。
講訴這個故事的人叫鐘慶武,他伴隨著共和國一同誕生,今年已經(jīng)七十歲了,看上去只有五十多歲不到六十歲。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他父親鐘吉元身上。他說他家四弟兄,當時國民當抓兵,但誰都不愿去,他們很透了國民黨反動派。當紅軍到來的時候,他卻主動給紅軍帶路,并把家里的糧食全部拿出來煮給紅軍吃。在帶路的過程中,只聽敵軍的子彈嗖嗖,炯炯的從身邊穿過。他突然被紅軍抽了一下,當時很反感,我給你們,帶路,你怎么這樣對我呢。當他爬起來看的時候,身邊的紅軍已經(jīng)中彈身亡,這是他才理解了紅軍是為了保護他,然而自己卻犧牲。他這是才覺得誤會了紅軍,冤枉了紅軍,心生愧疚。他覺得這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就把他背到半山坡上草草地地掩埋了,包括還有其他幾位紅軍。當他回到家里的時候,妻子說你在搞些哪樣,怎么到處都是血,他說我的一個朋友被敵人打死了。
我們平時看到書上,電視上,電影上有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情節(jié),總認為是拔高的,夸大的,有些虛假,聽了鐘吉元的講訴,我們才知道,并非所謂的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是實實在在的的紀錄片,寫實版。正印了那句古話:戲上有,世上有。
當紅軍走的時候,他不需要動員,而是主動要求當紅軍,但終因年紀小,怕趕不上而拒絕了。紅軍走后,鐘吉元的父親每年都要去給他上墳,按照當?shù)仫L(fēng)俗給他燒錢化紙,幾十年如一日,以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當他臨終時特以囑咐子女,將他安葬在紅軍墳旁,避免他孤獨,身不能一起,死了也要與他相伴到永遠。當鐘慶武因為這兒居住條件太差,不好找媳婦時,才搬到山下的南溪口居住。但他每年過年或清明節(jié)的時候,都不顧山高坡陡,路途艱險,不顧年事已高,依然堅持為其上墳祭奠。這個故事是紅軍為了百姓謀幸福,為民族謀復(fù)興的真實寫照。是百姓感恩情懷的生動注釋。
當這個故事被遵義晚報等媒體報道后,遵義市政協(xié)、桐梓政協(xié)及社會愛心人士通過多方核實走訪論證后,組織開展了紀念活動,并為其捐建了一座紀念碑,紅軍墳埡口,并與2019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這天冒著瀟瀟寒風(fēng)和索索冬雨為其立碑紀念。12月28日,桐梓縣政協(xié)又組織邀請市縣政協(xié)的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和文史專家到紅軍墳開展祭奠活動,以及梁隆賢收集整理的《桐梓紅色故事拾遺》發(fā)行座談會。就如何保護紅軍長征遺跡開發(fā)利用,傳承紅色基因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讓紅軍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大方光芒!
點金山又名點燈山,紅軍精神是一座精神富礦,是一盞照耀人們前行的指路明燈。是一種紅軍鮮血染紅的山,是一種紅軍英魂鑄就的山。是一座讓人敬仰的山,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點金山,我為家鄉(xiāng)有你這座山感到驕傲,我為家鄉(xiāng)有這座山感到自豪!點金山,虔誠的向你致敬!最后,讓我已一首順口溜再次向點金山這座英雄的山致敬!
悼英烈
點金山上西風(fēng)寒
座座紅墳荒草掩
舍生忘死救貧苦
革命精神窺一斑
深山守候五十年
百姓感恩記心間
死后也葬墳旁邊
只把恩人來陪伴
熱衷文史梁隆賢
走村串戶忙收編
一朝來到婁山關(guān)
此地紅軍有遺篇
道路泥濘陡且險
路途迢遠來祭奠
鮮花敬獻墳面前
初心使命扛在肩
且問英烈家何處
父母村口盼兒還
只為攻克點金山
為國為民把軀捐
星星之火已燎原
紅色基因代代傳
點金又名點燈山
光芒四射照得遠
今日生活蜜樣甜
紅軍愿望早實現(xiàn)
盡管放心長安眠
作者簡介:張維,貴州省桐梓縣融媒體中心主任記者,貴州省作協(xié)會員,遵義市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做迂腐人,寫酸文章;袒露內(nèi)心世界,描繪人生百態(tài)。曾在《貴州作家》《貴州日報》《東方散文》《海河文學(xué)》《遵義文藝》等省內(nèi)外報刊雜志發(fā)表散文、詩歌、小說、評論等100余萬字。
責(zé)任編輯:楊婷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歷史考古 > 貴州史話 |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