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5月27日電 聽到“劇匯”這個詞,第一反應可能是朋友的“聚會”。5月26日,一次為了戲劇的聚會在貴州省博物館展開,接連兩場演出受到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這正是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貴州省戲劇創(chuàng)作中心)主辦,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承辦的《劇·匯》劇本朗讀會。
據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曹海玲介紹,《劇·匯》旨在拓展藝術研究院與高校、劇團、社會的多方聯動,讓更多熱愛戲劇的人參與策劃、創(chuàng)作、舞臺呈現,以“戲劇+朗讀+演繹”的創(chuàng)新方式探索文化藝術成果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從文學到戲劇
“文學性對戲劇來說非常重要。”在曹海玲看來,俄羅斯戲劇在19世紀的崛起也許是很好的例子。
“俄羅斯在18世紀才出現戲劇劇本,但隨著《戰(zhàn)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偉大文學作品的出現,使其在文學和戲劇領域取得雙重成就,一舉進入了世界戲劇大國行列。”
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將首期《劇·匯》的主題確定為“從文學到戲劇”,并以“古今中外”為題,遴選了四部經典文學作品——《傳習錄》《云邊有個小賣部》《紅高粱》《三體》中的部分片段,希望通過不同時期文學作品的戲劇化表達,向觀眾展現從文學到戲劇的藝術魅力。
其中,用《傳習錄》代表“古”,期望用劇本與京劇的碰撞對陽明文化轉化運用作出探索;《云邊有個小賣部》代表的“今”,十分貼近當下年輕人的真實生活;選擇《紅高粱》代表“中”,則看中了該文學作品中的戲劇張力;而本次主題中的“外”不是外國,而是外太空,選擇了經典且受年輕人喜愛的《三體》。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羅稅表示,劇場雖小但承載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信在這方天地里,所有編導和演職人員會給大家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圖景、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沉浸式五感體驗
“外婆家院門口開了個小賣部,一開幾十年。院中間一棵桃樹,桃樹高出院墻,門頭掛著破舊的小賣部招牌,背景是遠處的白云青山……”
朗讀者的聲音在劇場內回響,將人們帶到故事里的山間小鎮(zhèn)——這里開滿了桔梗,蒲公英飛得比石榴樹還高,一直飄進山腳的稻海?!对七呌袀€小賣部》是青年作家張嘉佳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云邊鎮(zhèn)少年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的動人故事。為了追尋遠方的夢想,劉十三考上大學后離開小鎮(zhèn),卻又在命運的兜兜轉轉后回到小鎮(zhèn)。
聚光燈下,外婆與劉十三的故事正在上演。由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生李旋飾演的外婆舉手投足間都很有年代感,而表演過程中時不時穿插的民謠演唱,則讓現場充滿了青春的感傷。據該篇章的分場導演郝俊杰介紹,大家在前期排演時認真考據了千禧年前后的經濟社會生活,力求貼近故事的時代背景,展示人物的內心感受。
貴州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徐小雁是此次劇本朗讀會的總導演,可看、可聽、可聞、可感、可嘗的“五位一體”劇場體驗是她對于首場《劇·匯》獨具匠心的設計。
比如,開場前,現場每位觀眾都收到了一張印有劇本片段的氣味書簽,是為“觸感”與“嗅感”。而演出中,則匯聚了京劇、民謠演唱、民樂演奏、流行舞蹈等藝術形式,與劇本朗誦一起配合“古今中外”的主題篇章融合展現,最終給現場觀眾帶來“五位一體”的沉浸式感受。“也許你眼角流下的那一滴淚珠,滑落到口中的咸味,就是這次劇本朗讀會可嘗的地方。”徐小雁說。
院校聯動 跨界融合
“藝術的生命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劇·匯》就是很好的創(chuàng)新,將文學、戲劇、音樂高度融合,體現了藝術綜合性的無限魅力。”貴州師范大學文學教育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副院長李俊觀后連連點贊。
貴陽市第六中學高一學生黃梓琪最喜歡《云邊有個小賣部》這個篇章,她表示看過原著,印象深刻。觀眾李沛峨告訴記者,“第一次現場聽到京劇演唱王陽明,很驚艷。”
為了吸引更多人走進劇場,感受戲劇文學的魅力,此次劇本朗讀會的參演者并非專業(yè)劇團,而是主要來自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學生們。據徐小雁介紹,此次《劇·匯》共有40名學生參演,分為分場導演組、文學統籌組、視頻組、音樂組、燈光組、服道組、妝造組、舞臺監(jiān)督組、劇務組,充分發(fā)揮了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長與興趣愛好。
《紅高粱》中九兒的飾演者代德芳是22級音樂教育專業(yè)研究生,直言剛接到這個角色時壓力非常大,正是在老師們的不斷鼓勵下,開始閱讀原著,研究角色。“我是先看了影視作品再去看莫言筆下的九兒,感覺文字里的九兒更有生命力,更有腳踩黃土的野性,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一針見血的文字,內心感觸很深。”換上紅色戲服的那一刻,代德芳覺得自己一下子走進了九兒,她在舞臺上演得像模像樣,直言接下來還想多演幾場。
“希望更多戲劇愛好者,能夠通過《劇·匯》掀起熱愛戲劇文學的氛圍,得到愉悅和感悟。”曹海玲表示,通過院校聯動讓《劇·匯》更加接近素人藝術,同時也賦予《劇·匯》更多跨界融合的創(chuàng)意。
羅稅認為,承辦此次《劇·匯》對該院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進學生藝術實踐,切實提升學生藝術審美力、感受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