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福利免费视频99|国产碰碰人人a久久香蕉|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观看|日韩电影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色欲av无码久久蜜臀久久一区

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頁 > 曲藝書畫 > 散文天地  
財寶半箱,不如烏木半方 ——青巖金絲楠木文博園筆會側記
貴州文化網(wǎng) 發(fā)表于:2023-06-28 14:41:28 來源:貴州文化網(wǎng) 作者:黃亞文 點擊: 評論:0

  ??黃亞文

  應貴州幀楠王文化旅游發(fā)展公司之邀,省散文學會幾個文友參加了青巖古鎮(zhèn)金絲楠木文博園筆會,見證了“縱有財寶一箱,不如烏木半方”的金絲楠木傳奇。

        我對金絲楠木的認識是膚淺的、片面的,僅僅知道它是“木中君王”,“帝王之木”,名列楠、樟、梓、木周四大名木之首。這次有幸到青巖金絲楠木文博園采風參觀,真是受益匪淺,大長見識。

        金絲楠木被譽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金絲楠木中的結晶體顯著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陽光下瑩光閃閃、金絲浮現(xiàn),有一種至尊至貴的高雅之氣。其木性穩(wěn)定溫和,質地堅硬耐腐,紋理順而不易變形。不翹不裂,經(jīng)久耐用,且冬暖夏涼,香氣清新宜人。歷經(jīng)千年風雨而不受蟲蛀,自古就是“水不能侵,蟻不能穴”、“千年不腐,萬年不朽”的中國“神木”,有“國木”之美譽。歷代名家對金絲楠木極為推崇。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偉,高者十余丈,巨者數(shù)十周,氣甚芬芳,為梁棟器物皆佳,蓋良才也。”

  金絲楠木歷史上專用于皇家宮殿、少數(shù)寺廟的建筑及其裝飾,大多用于制作皇家的專用家具,如帝王的龍椅寶座、床榻、珠寶箱柜等貴重物品。現(xiàn)在金絲楠木已成為代表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木質收藏品。

  這尊貴、神奇、珍稀的“國木”,其建筑物、手工家具制品、文化用品、古玩器具除了宮廷寺廟,民間很難見到。民間若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何以故?蓋因其產地較少(主要產于大西南的云貴川諸省)生長周期長,而且大都是生長在深山老林里,采伐運輸非常艱難。因此明清兩代均嚴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筑物使用金絲楠木。嘉慶殺和珅的二十大罪狀之一,就有所蓋房屋,用了楠木“僭侈逾制”一條大罪。

  我最早見到金絲楠木工藝品是在十幾年前,一次到鎮(zhèn)遠采風,在四方井古巷道一古民居中,見到了一張五層鏤空雕刻、價值上千萬元的金絲楠木雙人床。它歷經(jīng)五六百年仍能保存完好,質地堅硬如初,紋理清晰可見,色澤熠熠,大氣壯觀。真讓人感慨萬端,不忍離去!……

        在金絲楠木文博園里,我們更大開了眼界。見到了他們的鎮(zhèn)園之寶——一棵四千三百年的古楠木;我們還見識了一種“金絲楠烏木料”,又叫“陰沉木”,據(jù)稱深埋于江床河底,經(jīng)數(shù)千年自然物化而形成,因其外表烏黑呈青黛之色而得名。我們還參觀了他們的金絲楠客廳、餐廳和書房藝術展品。古樸精致的傳統(tǒng)藝術加上現(xiàn)代的科學工藝,真是琳瑯滿園,美不勝收。文博園還對傳統(tǒng)技藝精益求精,請來了中國書畫院院長陳鼎坤老先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書法家閆惠忠老先生蒞臨指導。他們提出了不少獨到而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這對傳承與發(fā)揚金絲楠木的建筑裝飾、制作工藝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貴州已成為美國地理雜志和國際旅游組織推薦為國際旅游的首選之地,成為世界首選的大自然宜居樂園。金絲楠木及其文化在貴州很值得我們密切關注,值得有識之士的大力宣傳。我相信,貴州有這樣豐富的金絲楠木資源,再加上貴州得天獨厚的大數(shù)據(jù)條件及其背景下的電腦雕塑、納米技術等高科技的應用,貴州一定會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金絲楠木工藝品薈萃最多、最精的省份。

  歸來數(shù)日,文博園里的各種金絲楠木藝術品,仍不時地浮現(xiàn)在腦海里。昨晚草就一詩,以為念——

  金絲楠木鎮(zhèn)中華,皇宮寺廟尚挺拔。

  稀世神材福地藏,精雕飾品不朽花;

  文博名藝入黔地,國木專家繪彩霞。

        萬世奇葩逢圣手,古材奇遇發(fā)新芽。

  作者:黃亞文,女,祖籍四川樂山,系貴州省散文學副秘書長、貴州省寫作學會理事、貴州省詩人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游客網(wǎng)主編,星上文化名譽主編。創(chuàng)作以散文、詩歌為主。200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先后在省內外等多家報紙和文藝刊物等發(fā)表作品。旅游散文多被入選《山高月小》《川黔散文選》 《走遍夜郎故土》等散文書系集。

  統(tǒng)籌:劉禹涵

  責編:游正芳

貴州文化網(wǎng)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聞權威媒體,貴州文化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進行學術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業(yè)用途且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侵犯貴處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本站出處寫“貴州文化網(wǎng)”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視頻等)均受版權保護,轉載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內容首頁 > 曲藝書畫 > 散文天地
>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 網(wǎng)友評論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版權聲明 |人員查驗 | 留言反饋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貴州文化網(wǎng)版權所有

主辦:貴州文化網(wǎng)融媒體中心 技術支持:貴州中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投稿郵箱:207656212@qq.com 商務合作QQ:40179119 電話:0851-83809958 手機15086320111(微信同號)

黔ICP備12003314號-2 備案標識貴公網(wǎng)安備52050202001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