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位于武陵山區(qū)深處的一處寶地。這里地形險峻,山清水秀,孕育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從高空鳥瞰,安順是一幅絢爛的文化畫卷。那古老的石墻與石板路,斑駁中透出歲月的痕跡;那保存完好的碉樓與古民居,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那操著方言的屯堡嬢嬢,口中的故事與腔調,交織成百年的文化傳承;面具與地戲,更是屯堡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展現(xiàn)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踏入這片土地,安順又變身為一片紅色的熱土。王若飛故居與陸瑞光紀念館肅穆而莊嚴,先烈足跡從這里追尋,愛國主義精神在這里傳揚。
屯堡古韻
在今天的安順,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言、服飾、民居建筑以及娛樂方式,與周邊的村寨迥然不同,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屯堡文化”的獨特現(xiàn)象。
屯堡文化源于明朝時期。朱元璋大軍征南和隨后的調北填南,征南大軍原地駐守在安順一帶。在歲月變遷中,不斷地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堅守原本文化習俗,經(jīng)過六百多年的傳承、發(fā)展和演變,“屯堡文化”因此而形成。屯堡是明代耕戰(zhàn)經(jīng)濟在貴州安順的歷史遺存,它所演繹的文化,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明代古風,江淮余韻”。
屯堡人一方面堅守著祖先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在長期的耕戰(zhàn)耕讀生活中,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地域文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變遷,屯堡人的語言依然保持著北方語音的鮮明特色,未被周邊的方言所同化。屯堡婦女身著的古老服飾,仿佛穿越時空,依舊保留著明清時期江南漢民族服飾的優(yōu)雅與韻味。屯堡人的信仰與中國漢民族的多神信仰緊密相連,體現(xiàn)了對祖先和自然的虔誠敬仰。而屯堡人的花燈曲調,則帶著江南小曲的溫柔與悠揚,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的韻味。屯堡地戲,這一原始粗獷的藝術形式,被譽為“戲劇活化石”,展現(xiàn)了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在民居建筑方面,屯堡人巧妙地利用石頭,營造出了獨特的防御式民居,這些民居堅固耐用,不僅體現(xiàn)了屯堡人的防御智慧,也形成了安順地區(qū)特有的民居風格,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紅色烽火
王若飛故居,是王若飛出生和度過童年生活8年的地方,位于安順市內若飛大道北道中段東邊。故居內,“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牌匾熠熠生輝,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頁頁翔實的史料,無一不向觀眾訴說著王若飛等先輩們?yōu)楦锩聵I(yè)頑強奮斗的崢嶸歲月。
安順如今擁有著近90個革命遺址遺跡,它們見證了無數(shù)英勇的奮斗與輝煌的勝利。王若飛故居陳列館、陸瑞光紀念館、紅軍強渡北盤江指揮所遺址等地,都是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的生動見證。而黎陽航空小鎮(zhèn)、三線教育基地陳列館等,則展現(xiàn)了安順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堅韌與決心。
同時,安順還孕育了眾多紅色文化版權作品,如民族音樂劇《阿歪寨》、苗族蠟染《戰(zhàn)必勝》等,它們以藝術形式深刻描繪了安順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所經(jīng)歷的奮斗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安順人民的智慧和才華,也傳承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人們繼續(xù)前行,為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面對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安順市進行了點、線、面的立體規(guī)劃與開發(fā)。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拓展其外延,不僅讓紅色資源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讓紅色旅游成為了安順的一張亮麗名片。如今,安順的紅色旅游如火如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體驗,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劉壹赫)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