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貴州省首屆“我愛閱讀”短視頻拍攝大賽正式啟動。作為此次大賽承辦方之一,鐘書閣邀請參賽選手將其貴陽店、貴陽一中新世界學校校園店,及六盤水店作為拍攝場地,圍繞“我愛閱讀”主題進行短視頻拍攝及剪輯。
這是鐘書閣在貴州承辦的眾多文化活動之一。
這家被中國書刊業(yè)發(fā)行業(yè)協(xié)會譽為“中國最美”的書店,2018年10月27日落戶貴陽,它將喀斯特地貌特點融入空間設計,曾在一日之內吸引了3.3萬多市民前來“打卡”。
入駐貴陽后,鐘書閣以“書店+”模式運營,推廣全民閱讀、服務公共文化、傳播在地文化,在實體書店衰落、紙質閱讀式微的大潮下逆勢而上,成為具有象征性的城市文化符號。
鐘書閣貴陽店
推廣全民閱讀——
就像跋山涉水遇見一輪月亮
“我堅持認為,書店最核心的價值在于推廣全民閱讀。”鐘書閣貴州區(qū)負責人黃小軍說,將鐘書閣置于觀山湖區(qū)最繁華的商業(yè)綜合體之一,考慮的就是能夠有效解決書店因地處偏僻而無人問津的生存窘境,同時讓更多的市民受惠于閱讀的滋潤。
“因為熱愛閱讀,所以選擇來書店工作。”顧東是鐘書閣的第一批員工,三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鐘書閣,擺書臺被打造成航船的造型,四周玻璃折射著吊燈的光緩緩流動,恍若置身于河流。
鐘書閣貴陽店
顧東讀大學時就喜歡逛書店,但很多書店逐漸將各式文創(chuàng)產品納入經營范疇,“而鐘書閣仍比較純粹,書架上只有書籍,且特色的環(huán)境更讓閱讀擁有一種詩意的儀式感。”
從圖書選評員到店長,伴隨顧東成長的,有一批熱愛閱讀的顧客朋友。
2019年4月23日,顧東在鐘書閣舉辦的“世界讀書日”活動上結識了貴陽市民王先生,從游戲,聊到攝影、電影,兩位年輕人一見如故。
在顧東影響下,讀理工科王先生開始嘗試閱讀。他從閱讀電影的原著小說開始入手,當他讀了《辛德勒名單》《飛躍瘋人院》等作品后,他欣喜地告訴顧東:“小說有更多細節(jié)讓我震撼。”
“王哥如今每兩三天就要讀一本書,還熱衷于參加我們舉辦的各類讀書會。”顧東認為,書店最迷人之處,就是成為了一座橋梁,人和書、人和人在這里奇妙地相遇。
今年6月1日,鐘書閣六盤水店開業(yè)。從公安系統(tǒng)退休的鄭阿姨每天晚飯后都會來書店,取一本喜愛的外國名著,一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讀著讀著,外面的天色逐漸暗下來,僅一兩小時,就仿若走遍了萬水千山。
鄭阿姨稱自己很享受這樣的“靜音”生活,她還在店長推薦書目中挑了張嘉佳新作《天堂旅行團》來閱讀。
“這是我第一次讀80后作家小說。”鄭阿姨說,她與鐘書閣的遇見,正如張嘉佳寫的那句話:“遇見你,就像跋山涉水遇見一輪月亮。”
溫暖的城市書房
服務公共文化——
書店里“住著”整個城市
鐘書閣已連續(xù)三年承辦貴陽市青少年課文朗讀大會,總報名參與人數也從第一屆的1500多人,增至第三屆的10000多人。
開陽縣第一小學學生謝佳穎是第二屆活動的參賽者,她身著紅色格子襯衫、藍色粗布長褲,聲情并茂的朗讀表演將現(xiàn)場觀眾“拉”進故事《福妮兒》,“我特意穿上文中人物的服裝,向大家展示出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福妮兒’。”
“希望朗讀大會長久地舉辦下去。”貴陽一中李端棻中學校長范光留說,“這讓孩子從大量的電子信息的娛樂中,找回了一份閱讀的寧靜。”
第三屆貴陽市青少年課文朗讀大會
課外閱讀還彌補了課堂知識的不足。
貴陽市民夏女士是一位中學地理老師,受其影響,讀三年級的兒子宋梓鳴尤為喜愛自然科普類書籍。
去年9月開始,夏女士每周都會帶著兒子參加鐘書閣的每“繪本閱讀活動”。活動配置了專職老師,從聽、看、讀、演、玩等方面帶孩子們閱讀。
夏女士發(fā)現(xiàn),因為繪本閱讀,兒子的感情也愈發(fā)細膩。今年教師節(jié),宋梓鳴放學后小跑了二十多分鐘來到夏女士所任教的中學,遞給她一盒半融化的冰淇淋,并祝她節(jié)日快樂。宋梓鳴笑著說:“書里說,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
書店是一個安靜的所在
“鐘書閣更像城市居民溫暖的書房。”鐘書閣六盤水店店長黃建婷說,每天早上9點她開啟店門,早有二三十位年輕人在門口等候,“這些通過閱讀與學習‘養(yǎng)心’的市民,一定擁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他們手捧著一杯咖啡,或者帶著自己的保溫杯,進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們大都在準備考研、公務員考試,刷題累了,就去書架間找一些書來讀,或者找店員們聊聊天。
店員和顧客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處得卻像朋友一樣。
看到年輕人們每天背著沉甸甸備考資料往返,黃建婷帶著店員們騰出書柜一角,供他們擺放。
一位20多歲的備考女生說:“書店是不是‘最美’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常伴我們身邊。”
同樣,支撐書店發(fā)展的,是一座愛閱讀的城市。
鐘書閣六盤水店
傳播在地文化——
“能想象的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
“你理想的書店是什么樣的?”
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黃小軍都會歷數鐘書閣開展的眾多文化活動。碎片化地講述,滿載著屬于這家書店榮光背后的艱辛,以及艱辛之上的理想主義氣息。
去年5月,鐘書閣開啟“讓世界聽見——貴州學者講貴州”活動,計劃邀請對貴州有深度研究的文化學者,多角度詮釋貴州本土文化。
貴州文化品牌構建文化專家五人談
第一堂講座,貴州省著名文化學者顧久以“從‘貴州建省’‘改土歸流’的不同敘事看中西文化的差異”為題,講述了貴州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大同。熊宗仁、余未人、彭曉勇、汪文學等本土文化學者也前來參與,共同圍繞“貴州文化品牌構建”主題進行討論。
截至目前,鐘書閣已經邀請了12位貴州學者開展講座,涉及交通、地理、生態(tài)、考古、文學、非遺等方面。目前12場講座的視頻資料全部被央視收錄,預計將陸續(xù)在央視各終端傳播。
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也是受邀學者之一,他從“貴州地勢概況”“森林資源分布”“珍稀動植物分布”三方面向貴州講述貴州生態(tài)狀況。
講座上,冉景丞還向讀者分享了貴州省林業(yè)局編纂的《66個貴州生態(tài)地標》。一家名為“啟黔之窗”的旅游機構負責人受到啟發(fā),以貴州66個貴州生態(tài)地標為基礎,設計開展《野性貴州》等自然教育課程,讓孩子們在游學中與自然對話。
梯田般的階梯閱覽室
“文化講座讓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黃小軍很喜歡博爾赫斯說過的那句話:“我能想象的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他表示,鐘書閣致力于將書籍所反映的內容生活方式聚集在一個空間里,讓經過的人、走進去的人都感受到一種舒緩和定力,也感動于那份對書卷氣的守望和堅持。(多彩貴州網記者 李思瑾)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