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刻清補本《映雪草堂刊文杏堂批評忠義水滸全傳》插圖
N綜合北京晚報 國家人文歷史
現(xiàn)代快報 揚子晚報
近日,浙江一名網(wǎng)友稱,“對中小學選《水滸》的內(nèi)容做課文深感不安,中小學不能給毒小說做推廣宣傳。”要求從教材中刪除與《水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主要理由是:污蔑丑化女性,情節(jié)不合邏輯(108好漢中,大多數(shù)是硬勾上梁山的),歌頌濫殺無辜。
對此,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回應(yīng)稱,《水滸》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重要的不在于“讀了什么書”,而在于“怎樣把每本書讀好”。
專家認為,只要深入文本,即知《水滸》與“污蔑丑化女性”毫不沾邊;其情節(jié)合理性,被歷代文豪稱頌;至于“歌頌濫殺無辜”,更是無稽之談。
《水滸》寫得比《史記》還好?
版本最復雜的中國古小說,莫過于《水滸》,已知版本達130余種(上世紀80年代統(tǒng)計)。
《水滸》的作者、成書時間、寫作過程等,眾說紛紜??梢钥隙ǖ氖牵端疂G》故事經(jīng)400多年積累,從說書人的口傳文學,漸成文本,而文本亦經(jīng)多人修改。因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圣嘆認定作者是施耐庵,遂成主流意見。金圣嘆刪掉《水滸》后半截,只留七十回,他認為后面部分是羅貫中寫的,稱:“笑殺羅貫中橫添狗尾,徒見其丑也。”
金圣嘆對《水滸》的評價極高,即:“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之右者。”他甚至認為《水滸》寫得比《史記》好。這絕非故作驚人之語,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贄也認為:“《水滸》已勝太史公(司馬遷)一籌。”
《水滸》好在哪?金圣嘆一語道破:“《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意思是,司馬遷是寫歷史,《水滸》是造歷史。
《水滸》是末世小說,呈現(xiàn)了末世悲涼,卻直面現(xiàn)實,其中包含了幾重意味。
其一,批評“重文抑武”的世風,導致人人虛偽,喪失豪氣。
其二,揭出“官逼民反,亂自上作”,連林沖、楊志這樣備受屈辱仍不愿為寇的人,最終也被逼上梁山。
其三,表達“市民階級對于封建階級統(tǒng)治者‘對內(nèi)主剿’,‘對外主和’的痛恨”(茅盾先生語)。
其四,向往真性情,贊美義氣。
李贄建議君主和朝廷重臣都應(yīng)讀《水滸》,不再使有才能的人(即大力大賢)被困下層,致天下板蕩。
《水滸》譯成外文后,也贏得了國際聲譽。
據(jù)學者錢再強鉤沉,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將《水滸》譯成英文,“銷售情況好得不可思議”。賽珍珠稱贊說:“《水滸》之所以能夠被認為是中國最偉大的三部小說之一,不是因為它充滿了刀光劍影的情節(jié),而是因為它將108個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在這108人中,無論誰開口說話,不用告知我們他的名字,但憑他所說的話,我們就會知道他是誰。”
《水滸》真的丑化女性?
對《水滸》的批評中,最不可思議的是稱它丑化女性。
《水滸》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活的女性,對潘金蓮也有客觀描寫,武松殺她,是為報殺兄之仇,并沒否定她的“女性獨立精神”。在《水滸》中,英雄們不乏尊重女性之舉:
魯智深為金翠蓮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魯智深為劉太公女兒怒打小霸王周通;武松救張?zhí)畠?;李逵誤以為宋江強搶民女,一怒之下砍倒杏黃旗……
而所謂“四大淫婦”被殺,均非道德原因,而是她們害人在先?!端疂G》刻畫了林沖對夫人的感情,楊志、宋江、盧俊義等都說過“博得個封妻蔭子”之類的話,這怎么是丑化女性?《水滸》缺乏女性視角,可當時全地球的小說都如此,把現(xiàn)代西方文論的觀點強加給《水滸》,未免荒唐。
《水滸》有時代局限,比如李逵騙朱仝上山,殺了4歲小衙內(nèi);為救宋江,李逵濫殺無辜看客……不過,作為末世小說,《水滸》寫的是非秩序下的狀況,讓李逵穿西裝打領(lǐng)帶,殺人前先確認對方是否平民,這就喪失了真實性。書中確有“濫殺無辜”,但作者何曾“歌頌”過?
小說不是思想書,不能全靠“思想如何”來定小說價值,更不能將古人的想法妖魔化。
《水滸》中的那些時空錯位
《水滸》中有很多“時空錯位”,借助它們,后人做了一些很有趣的探討。
好漢繞路八九百公里 為何不嫌遠
史進是《水滸》中登場的第一位梁山好漢,他因結(jié)交少華山朱武等人獲罪,被迫火燒莊園,前往延安府投奔師父王進。不久,史進途經(jīng)渭州,與尚未出家的魯智深結(jié)識。
這段故事里出現(xiàn)了幾個地名,其中,少華山和延安府都在陜西省境內(nèi),兩地一南一北,相距大概350公里;渭州則在甘肅省平?jīng)鍪幸粠?,位于少華山西北方400公里、延安府西南方450公里。顯然,從少華山去延安府一路向北即可,完全沒必要往西繞路渭州,多走上八九百公里的冤枉路。
有專家認為,作為全書最后的編訂者,施耐庵對地理的書寫出現(xiàn)嚴重錯誤,一方面是他地理知識不足,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不得不這樣寫——史進不繞路,沒法引出魯智深……
唐宋元明官制大雜燴
古代普通人不僅缺乏地理知識,對于官制往往也所知甚少。《水滸》中最拉風的官職,無疑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就像手下管著八十萬禁軍一樣。其實不然,所謂“教頭”,只是軍中指導士兵練武的教師,屬于沒有品級的軍吏。按照《宋史·兵志》的說法,從宋神宗時期起,禁軍中設(shè)教頭270名、都教頭30名,王進、林沖就是那270人中的兩個,他們的去留對朝廷來說無足輕重。
此外,書中寫道,高俅征討梁山,召集來十位節(jié)度使,這些人“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后來受了招安”,個個鎮(zhèn)守一方,并統(tǒng)率兵馬。
節(jié)度使在唐朝“安史之亂”后很多都割據(jù)一方,甚至稱王稱帝。不過,趙匡胤建立北宋后,為免重蹈唐末五代覆轍,把曾經(jīng)位高權(quán)重的節(jié)度使,變成一個榮譽頭銜,授予重要宗室或元老大臣。比如,宋仁宗次子趙昕不到1歲就被封為忠正軍節(jié)度使。
而《水滸》中,隨高俅出征的王煥、韓存保等十人,不過是出身綠林的武將,在真實歷史中幾乎沒有被授予節(jié)度使的可能。
宋史學者王曾瑜注意到,《水滸》中還雜入了不少元、明官制。比如作者對梁中書的介紹是,“原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那留守喚作梁中書,諱世杰,他是東京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按照作者的意思,此人本名梁世杰,在大名府被尊稱為“梁中書”。實際上,在北宋,中書省是掌握實權(quán)的中央機構(gòu),一個大臣兼任中書侍郎,即成為宰相。只有在元代,隨著“行中書省”(即行省制度)設(shè)立,“中書”一詞才和地方官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
《水滸》的成書時間是在元末明初,從全書來看,作者顯然是想讓人物官職盡量貼近北宋實際,但是受限于自身歷史知識的不足,只能把印象中的唐代官制、自身親歷的元明官制,與北宋真實官制捏合到一塊,看起來倒也天衣無縫。
此外,《水滸》寫的雖是北宋末年的事情,一些生活細節(jié)卻是明朝的,像林沖買酒,用的是碎銀子,這是明朝的支付方式,而北宋用的還是銅錢。
地處北方的梁山 竟盛產(chǎn)南方的枇杷
在《水滸》中,梁山是整個故事的地理核心。梁山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最高的主峰只有海拔197.9米。然而,有學者發(fā)現(xiàn),整部小說在梁山地理常識上的漏洞多達幾十處。比如,林沖雪夜上梁山,到梁山泊卻看到了“山排巨浪,水接遙天”這個春末夏初才有的景象。
更令人詫異的是,“梁山泊義士尊晁蓋”一回,山寨召開慶功宴,小說列出的食譜中有“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枇杷是生長在江南的亞熱帶水果,不可能出現(xiàn)在北方的梁山。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要聞聚焦 > 文化熱點 |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