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那個湘江水(指遵義市的湘江河)喲,層層波連波。當年那個紅軍嚯,從我門前過……”日前,遵義市紅花崗區(qū)迎紅街道紅歌隊,在城市廣場深情合唱自編歌曲《紅軍從我門前過》。
遵義市紅花崗區(qū)老城街道“黨員義工”在遵義會議會址前向外來游客宣講黨史(乾鴻申/攝)
“每當唱起這首歌,我仿佛置身那段崢嶸歲月。”紅歌隊隊長段應芳表示,紅歌隊主要在紅軍山、遵義會議會址等革命圣地進行義務表演,用紅色歌曲中蘊含的文化和精神沁潤黨員干部群眾的心靈。
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遵義市黨史學習教育“課堂”上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在遵義會議會址核心紀念區(qū)——百年老街楊柳街,老城街道與遵義會議紀念館聯(lián)合打造了一個新時代開放式黨性教育基地——黨員政治生活街,通過“長征故事墻”“黨史文化墻”等陣地宣講,實現(xiàn)了黨史學習教育從封閉到開放,從室內(nèi)到室外,從黨員到群眾的三個轉(zhuǎn)變,讓黨史學習教育既“生動”又“互動”。
“革命先輩身上那一以貫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讓我深受觸動。”在黨員政治生活街,退役軍人郭云山認真聆聽了紅色宣講后,感慨地說:“前不久我剛成為一名紅色義務宣講員,接下來,我將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讓更多人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中來。”
習水縣隆興鎮(zhèn)的淋灘村,80多年前曾是中央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一個主要渡口。淋灘村有一棟老民宅,當年紅軍長征期間,留在淋灘的紅軍傷病員和當?shù)氐牡叵曼h接上頭后,在這棟民宅里成立了紅軍地下黨支部。2018年7月,這里被貴州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淋灘村“兩委”充分利用這一紅色資源,經(jīng)常邀請老紅軍宋加通的兒子宋光平在這座老民宅的院壩里講述父輩的革命故事,讓當?shù)馗刹咳罕姾蛯W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賡續(xù)紅色血脈,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
紅色資源是最生動的歷史,是黨和國家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數(shù)據(jù)顯示,遵義現(xiàn)存長征遺址遺跡360處,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00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4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2個,并有3個國家級烈士陵園。
立足紅色資源優(yōu)勢,遵義市緊緊圍繞“紅色歷史人人學、紅色書籍人人讀、紅色故事人人講、紅色歌曲人人唱、紅色足跡人人行、紅色精神人人傳”,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與此同時,為用好用活獨特的紅色資源,遵義市通過“誦一首紅色詩詞、讀一封紅色家書、講一個紅色故事、賞一幅紅色書畫、憶一張遵義老照片、唱一首紅色歌曲”的“六個一”宣講思路,全力推動“紅色遵義”宣講品牌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力抓手,切實將紅色文化活化為可看、可聽、可參與的“活教材”,全力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必修課”。
2021年8月以來,“紅色遵義”宣講團累計宣講1340余場,受眾人數(shù)37萬余人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紅梅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