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工藝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產(chǎn)業(yè) > 民間工藝 |
7月23日下午,非遺周末課堂在貴州非遺博覽館傳承廳二樓開課,由開陽縣省級傳承人王大英老師就當?shù)孛缱宕汤C工藝進行授課。
開陽苗族刺繡講究數(shù)紗而繡,在苗族姑娘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刺繡。王大英老師介紹說,服飾的制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家學習的時候往往都是先學習制作領(lǐng)子,然后是袖子、帽子、腰帶,這樣一步一步下來才是整件服飾的制作。因為是手工的數(shù)紗而繡,所以苗族服飾的制作很耗時,就算是技藝熟練的王老師繡一只袖子的圖案也要兩個月的時間。因此,每一件服飾都凝結(jié)了繡制者的心血,是一個民族的傳承。
大家一開始學習的時候首先就會學習繡領(lǐng)帶,領(lǐng)帶多用白布黑線來繡,稱為“青花”,而用幾種花線搭配刺繡的則叫“雜花”。第二步要學習的是袖子部位的刺繡。王老師介紹說,袖子上一般繡八角花和牽?;ā0私腔ㄏ笳髦w徙過來的八個苗寨,而圍起來的牽?;▌t象征著團結(jié)。第三步要學的是帽子的制作。不同年齡階段的姑娘所戴的帽子是不同的,小女孩戴的是繡花帽子,老人戴的是蠟染頭巾。
王老師17歲就開始教學,退休后仍然堅持義務(wù)教授學生刺繡技藝。當有人問已經(jīng)70歲的王老師為什么依然堅持教學,王老師回答說:“為了傳承”。她還表示,到學校給學生免費授課,主要是為了把祖祖輩輩的刺繡技藝傳承下去,除非找到能夠傳承這項技藝的人了,否則她將一直教下去。
省非遺中心
-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