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是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傳統(tǒng)手工藝產品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印江油紙傘流行于明清時期。在民國時期就暢銷遵義、貴陽、重慶、廣西、福建等省市。因此,在西南地區(qū)歷來有“思南斗篷,印江紙傘”之美稱。1958年至1962年,印江油紙傘出口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亞國家,在省內及全國多次獲獎,深受廣大用戶及旅游者的喜愛,具有較好的收藏價值。
印江油紙傘的生產材料多達19種,主要有竹子、白皮紙、柿油子、桐油、木坨等。生產工藝十分講究,生產環(huán)節(jié)很多,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消算”之說。由于全是手工操作,精心制作,質量上乘,光滑明亮,顏色鮮艷,美觀大方,耐皺折,抗水性強,質地堅韌而不易被風吹壞等特點,堪稱工藝傘之佳品。
油紙傘的“油”與“有”諧音,“紙”與“子”同音,傘張開后呈圓形,在喜事中常被寓為早有貴子,圓滿吉祥的意思。
正因為這個緣故,在黔東北一帶,姑娘出嫁必用這種大紅傘,也是當?shù)馗鞣N社戲必備的道具之一。油紙傘不僅是遮陽避雨的工具,還因為它保持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傳統(tǒng)的民族特色,成為一種精美的室內裝飾工藝品。
貴州文化網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聞權威媒體,貴州文化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進行學術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業(yè)用途且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侵犯貴處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本站出處寫“貴州文化網”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視頻等)均受版權保護,轉載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 相關文章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