猙獰的面具,奇特的服飾,凝重的動作,古怪的言語,充滿神秘的場景,近于原始的儀式……這不是古希臘的酒神狂歡儀式,也不是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活動,而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戲劇———儺戲的表演。
儺,古書解為驅鬼逐疫。古老的圖騰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們的祖先總是習慣于借助這種神秘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美好愿望,輔之以歌舞,便是最初的儺戲。表演者古稱巫覡、祭師,被視為溝通神鬼與常人的“通靈”者,表演時裝扮上各種服飾面具,模仿與扮演神鬼的動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驅鬼逐疫,祈福求愿。儺神方相氏便是人們經(jīng)常扮演的角色之一?!吨芏Y》中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師百隸而司儺,以索室逐疫。”一旦儺祭開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都熱情參與。一時間擊鼓呼噪,舉國若狂。漢魏時期,儺事活動的規(guī)模和種類都變得更加盛大。儀式中的方相氏增至4個,另各有12個黃門弟子和神獸,120名扈從,其余裝扮成各種神盠的演員多達上千人。
古人一般都認為面具能夠通神避邪,在儺戲演出中,它又是各種神盠的化身,戴上面具,人便變成了神,便代表著一種相應的神秘力量和典型性格。明代作家馮夢龍所著《譚概》一書,就有以面具嚇跑黑魚精的故事?!稏|京夢華錄》中,記載宋代除夕的大儺儀式,有千余人參與假面表演,辟邪納福。本世紀以來,特別是八十年代至今,全國各地有數(shù)以千計的各色面具出土和被從民間發(fā)掘出來。這些面具伶俐夸張,豐富多樣,凝聚和熔鑄了先人對自然的理解以及一種宗教體驗。在我們的祖先眼里,面具成了人神的通道。
唐宋以后,隨著儺事活動的廣泛流傳,在驅鬼逐疫的鬼神信仰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儒、道、佛等文化,有了許多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借用,還有不少歷史故事和戰(zhàn)爭題材的內容穿插其間,顯示出濃厚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特色?!短m陵王》、《目連救母》等儺戲劇目便一直延傳至今??鬃右仓饾u被奉為儺神之一。于是,儺文化中的人神界限更為模糊:有人化了的神,也有神化了的人。人神之間,肇始的迷信色彩已然弱化,沉淀著的,是遠古生命和文化的神秘意象。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