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下班進家,趕忙洗手,胡爾古麗·蘇力旦坐在床邊,拿起繡花布開始繡花。今年47歲的她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伊吾縣沙梁子村婦女,她的正式職業(yè)是社區(qū)聯(lián)防隊隊員,另一個“職業(yè)”則是伊吾縣亸拉娜公司的繡娘??恐约旱呐?,她家從過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走上了幸福的大道。
說起這一變化,胡爾古麗·蘇力旦興奮地說:“這全靠艾依夏木·依不拉音的幫助,沒有她成立亸拉娜公司,我們哪有現(xiàn)在的好日子,也不知道怎么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胡爾古麗·蘇力旦說的這位艾依夏木·依不拉音曾經(jīng)是一名下崗職工。20世紀90年代,她從原單位下崗后,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生活下去。在單位工作多年,突然下崗了,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心里很難過。”說起當時的情景,她仍然難過半天。思來想去,不服輸?shù)乃龥Q定另起爐灶,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新生活。
艾依夏木·依不拉音的母親曾是當?shù)匾幻浅3錾睦C娘。她從小耳濡目染,得到母親的真?zhèn)?。除了刺繡外,她還善于縫紉。2004年年初,艾依夏木依·依不拉音靠刺繡、縫紉手藝自主創(chuàng)業(yè)。但美好的愿望與現(xiàn)實的差距實在太大,滿懷信心開了店,生意卻不如想象的那樣好,她再次陷入迷茫之中。最困難時,哈密市婦聯(lián)的工作人員來到她的身邊,推薦她去職業(yè)技術培訓機構當老師,教授更多學員刺繡技藝,又帶她參加各種大型展會,將她的刺繡品向各地推介。
“靠著那幾年積累的經(jīng)驗,2015年10月,我在哈密市伊吾縣成立亸拉娜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招收了14名員工,其中剛剛脫貧的就有7人。伊吾縣也把我這個小公司列為重點扶持的脫貧攻堅小微企業(yè)之一。”艾依夏木·依不拉音回憶道。
依靠著伊吾縣政府的幫助,去年8月,亸拉娜公司搬入新廠房,開始了新一輪“招兵買馬”,并瞄準民族特色紋飾和刺繡產品的大市場,生產各類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針織家紡等30多種產品。說起這一切,艾依夏木·依不拉音笑著說:“廠房是政府免費提供的,我們又在伊吾縣鹽池鎮(zhèn)、前山鄉(xiāng)、下馬崖鄉(xiāng)建了3個分廠。目前公司有90名員工,其中脫貧戶40人。工資以件計算,每月最多的員工可拿到3500多元。”
伊吾縣沙梁子村脫貧戶阿耶提古麗·艾拜都來起初對學習縫紉技術并不感興趣。鄉(xiāng)政府給她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月1200元工資。每天早上打掃完衛(wèi)生就無事可做,孩子考上大學后,她的空閑時間更多了。在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多次勸說下,阿耶提古麗·艾拜都來終于答應學習刺繡技術,并成為亸拉娜公司的一名短工。說起這個變化,阿耶提古麗·艾拜都來說:“沒想到當一名短工繡娘有這么多好處:不僅讓我每個月多掙1000多元的錢,這完全夠繳孩子上大學的生活費了,還讓我學到知識與文化。最主要的是我現(xiàn)在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再也不需要為找個事而費腦筋了。看我家這些漂亮的刺繡品,都是我自己繡的,多好看呀。”
哈密市伊州區(qū)阿勒屯古街上有個古麗阿旗力手工藝店,店里出售的商品都是以葫蘆為原料再次加工制作成的文創(chuàng)產品。店主努爾古麗·尕依提的父母是手工藝人,從小看著他們刺繡、畫葫蘆,她也想把葫蘆畫手藝傳承下去。
當她把想法告訴麥麗耶木·巴斯提時,立即得到她的認可,兩人說干就干,開起這家手工藝店。手工藝店開張一個月,僅銷售葫蘆手工藝品就收入了一萬多元。
努爾古麗·尕依提說:“我們不僅在店里銷售產品,還利用直播賣貨,借助網(wǎng)絡銷售渠道,將哈密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賣到了山東、湖北、河南等地,就連新疆的客人也很喜歡我們設計的產品?,F(xiàn)在訂單像紙片一樣多,我們店里四個人天天忙不過來。”
麥麗耶木·巴斯提是哈密市伊州區(qū)回城鄉(xiāng)阿勒屯村人,遠嫁村外多年,如今55歲的她再次回到阿勒屯歷史文化古街創(chuàng)業(yè),見證了葫蘆畫產品的熱銷。她說:“我們改革了傳統(tǒng)葫蘆畫的圖案和工藝,讓它更適應現(xiàn)代人的需要。比如在葫蘆上雕刻畫,我們以艾德萊斯圖案為元素,使用手工著色,圖案非常精美。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祝福語、照片、唐詩等元素巧妙結合在葫蘆、木板上,受到疆內外游客喜愛。我們還將傳統(tǒng)手工藝與現(xiàn)代激光雕刻工藝相結合,既守住了匠心,又保住了生計。”
別小看一個個小葫蘆,它們通過努爾古麗·尕依提等人的手變身為工藝美術品,也讓更多的農民開始種植葫蘆,形成了一條產業(yè)鏈。“現(xiàn)在我們都是按訂單生產葫蘆,農民也在種葫蘆中嘗到了甜頭,過去這些葫蘆都沒人要,現(xiàn)在全變成實實在在的錢了,他們很高興,也算為脫貧攻堅出了力。”努爾古麗·尕依提笑著說。
依托自身優(yōu)勢,讓文化元素成為脫貧的好助手,哈密市走出了一條新路。這條新路,讓更多的人在脫貧致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享受到文化帶來的商機,沉浸在文化的氛圍里,提升著自身素養(yǎng)。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05日 09版)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