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拔開第一縷晨霧,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來到了“中國金絲楠木第一村”——臺江縣登魯村。
初冬時節(jié),看到的依然是滿目蒼翠的樹林,村莊就隱藏在這崇山峻嶺之中,一種原始的純粹宛如閨中的苗家少女在這里靜候客人。汽車行走在山路上,寂靜的山野被一層一層薄薄的宛如紗一般的晨霧纏繞著,漸漸地晨霧散開了,一輪鮮紅的朝陽從對面的山坳上冉冉升起,光芒四射。我們穿梭在古樹林中,陽光穿過一片片樹林,一縷一縷的煞是好看。微風過處,在搖曳的樹影下遠處的村莊若隱若現(xiàn),偶爾升起裊裊炊煙。遠處是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時不時沾染了或紅或黃的顏色,一大片一大片,仿佛大師筆下的丹青,隨意涂抹上淡淡的云彩,美到了極致。“楠木香四方,登魯蘊寶藏。”這就是登魯村的真實寫照。
登魯,又名登祿,是一個距臺江縣城11公里的古老苗寨。全村126戶,人口630人。這個村莊處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植被類型多種多樣,被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主要有:金絲楠木、禿杉、紅豆杉、紅漆樹等;名貴中藥材有:天麻、杜仲、人參、麝香等。這里原始森林資源豐富,被列為省級林業(yè)樹種重點保護村寨。這里原始森林保護完整,空氣清新,苗家人居住的是吊腳木樓。苗族吊腳木樓古樸典雅,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依山而建,冬暖夏涼,在建造中吊腳木樓不用一釘一鉚,房子框架全部用榫卯連接,堅實牢固,建筑風格有濃郁的民族元素,別具一格。
登魯苗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太平天國時期,貴州就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苗族英雄張秀眉領導的苗族農(nóng)民起義。這次起義始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迄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這次起義幾乎遍及整個貴州,聲威遠及湘、桂、川、滇等省的邊境。這次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以苗族為主體的貴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張秀眉領導的苗族人民起義影響深遠,然而不為人知的是他的軍師“張麻總”就是出生在這深山密林中的登魯村。據(jù)村中90多歲高齡的老人們說,軍師張麻總的腳板有一尺二長,寬40厘米,身材魁梧高大,作為張秀眉十分信任的軍師,他為張秀眉領導的苗族人民起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個村莊是一個“楠木群落”。走近村子,只見青石板鋪就的石階干干凈凈,十分清爽,石階兩邊古樹參天,山澗小溪潺潺流過。據(jù)村里老人說,村莊里現(xiàn)存有大小金絲楠木3000余棵,其中有兩人以上合抱的金絲楠木200多棵。據(jù)考證,這里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在村邊作風景樹僅存的最大天然金絲楠木群落。在中國建筑史上,金絲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廣泛應用。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在修繕北京故宮時就從登魯村砍去了近100棵最大最好的金絲楠木。當時由于交通不便,就等待雨季下大雨時河水暴漲才能將砍伐好的楠木順流而漂運走。行走在村中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常聽到老人們說登魯村的楠木“身在故宮,根在登魯”??磥磉@個小小的村莊為故宮的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哩。
登魯村古老的歷史,還緣于苗家人的銅鼓。銅鼓是登魯村一個古老的文化元素。苗家人有句老話叫“未成有寨先有鼓”之說,其深刻意義不言而喻。村里現(xiàn)存有一面鉑金銅鼓,至今保存了450余年。1951年運到省城貴陽參加展覽獲得了大獎。這個苗族銅鼓的存放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是由村中德高望重的“全福人家”珍藏,如遇村中有重大節(jié)慶活動,就將銅鼓請到踩鼓場中,鼓聲響起后,村里精心打扮的男男女女才陸續(xù)登場開始踩鼓。這一傳統(tǒng)從遠古一直保存至今延續(xù)下來。
行走在山寨的青石板路上,聆聽山寨古老的傳說,遠處一陣陣楠木的清香撲面而來,古樸、厚重、幽靜的登魯村竟讓我如癡如醉,我的思緒早已飄飛到那遠古的時代……多想與村里的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共享這如詩如畫的仙景啊!
更多精彩內(nèi)容首頁 > 魅力貴州 > 旅游文化 |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