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一場名為“葛鏡橋的前世今生”的講座在貴州省博物館非遺劇場開講。講座邀請了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葛詩暢,從葛鏡橋所處的地理區(qū)位及環(huán)境、建設保護歷程、建筑技術和文化等方面,揭秘葛鏡橋的前世今生。
葛鏡橋。資料圖
“有自然形成的橋,人工修建的橋,也有我們心中的橋,我們自己心中的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一步步地跨越,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講座現(xiàn)場,葛詩暢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述了葛鏡罄盡家資、三毀三建,歷經(jīng)三十載,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修成葛鏡橋的故事。葛鏡橋造就一段傳奇,鑄就一種精神。
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葛詩暢。
葛鏡橋位于貴州省福泉市城東南2.5公里處,橋長52米,寬5.5米,高30米,橫跨在麻哈江兩岸絕壁之上。橋在絕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腳,設計絕妙,用料考究工藝精湛,歷經(jīng)400多年,堅固如初。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其主編的《中國橋梁技術史》中評價其為“工程艱巨,雄偉壯觀,為西南橋梁之冠。”葛鏡橋,于1985年經(jīng)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于2006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貴州省唯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橋。
講座現(xiàn)場。
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同樣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把葛鏡橋列為中國三孔尖頂石橋典型代表??梢姡痃R橋在中國古橋建造的歷史中,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
“葛鏡建橋的意義還在于,體現(xiàn)出了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巧奪天工的智慧。葛鏡橋的選址、設計、工藝、技術、用料、施工方面的匠心獨運,建橋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責任心、精雕細琢為后世楷模。”葛詩暢介紹,葛鏡不僅把建橋當成一件事情,更把其當成畢生追求的事業(yè),三十年如一日,每天親自到現(xiàn)場監(jiān)工。
講座現(xiàn)場。
葛鏡建橋,功在當時,又利在千秋,造福百姓的意愿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智慧和能力,是今天的我們應當傳承的品質。
講座交流現(xiàn)場。
一座葛鏡橋,半部貴州“開山”精神史。
貴州作為西南地區(qū)重要陸路交通樞紐,近10年來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地區(qū)、長江經(jīng)濟帶建設,實施縣縣通高速公路三年大會戰(zhàn)。到2015年,貴州率先在西部地區(qū)實現(xiàn)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目標。伴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快速推進,先后有10余座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的橋梁建成通車,如清水河大橋、北盤江大橋、鴨池河大橋、紅水河大橋、赤水河紅軍大橋、平塘大橋等,它們?nèi)缤活w顆明珠鑲嵌在貴州的青山綠水間,打開了新時代貴州橋梁的畫卷。
文、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云開
視覺/實習生 明雪
-
無相關信息